LSATaxnews 電子週報112年12月04日-112年12月08日

  • 繼承人應於國稅局核發遺產稅繳清或免稅證明書之日起1年內,給付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價值之財產
  • 個人申報房地合一所得稅重購退稅或扣抵稅額,須符合出售原有自住房地的要件
  • 在臺無戶籍的外籍人士,如何適用房地合一所得稅自住優惠
  • 扣繳義務人給付外國營利事業勞務報酬或營業利潤,如符合要件者,得申請核定適用淨利率計算所得額扣繳之
  • 納稅義務人提起撤銷訴訟,應先踐行訴願前置程序
  • 公司組織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簽證申報,逾限檢送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書等相關附件,將被視為普通申報案件,而無法適用盈虧互抵
  • 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報經主管機關同意的結餘款使用計畫應於期限內執行完竣
  • 列報呆帳損失 留意兩重點
  • 文創投資抵減 企業個人有別
  • 財部發布解釋令 收取法定遲延利息免營業稅
  • 扣繳憑單申報 下月起跑
  • 延長台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解析

繼承人應於國稅局核發遺產稅繳清或免稅證明書之日起1年內,給付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價值之財產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夫妻一方死亡,生存配偶依民法第1030條之1規定行使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於納稅義務人申報被繼承人遺產稅時,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之1第1項規定,主張自遺產總額扣除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價值,嗣經國稅局核發遺產稅繳清證明書或免稅證明書,依同法條第2項規定,繼承人應於該證明書核發之日起1年內,足額給付該請求權價值的財產給生存配偶。
該局說明,依民法第1030條之1規定,夫妻一方死亡,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的「婚後財產」排除因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的財產及慰撫金,扣除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的差額,應平均分配。又該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扣除額,因具有降低遺產稅的效果,為防杜生存配偶消極地不行使該項請求權或繼承人延遲不交付財產,以規避遺產稅,繼承人如果未於前揭法定期限內給付,國稅局將於期限屆滿次日起5年內,就未給付部分追繳應納遺產稅,並按各年度1月1日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自原核定應納稅額繳納期間屆滿次日起(原核定為免稅者,自核發免稅證明書次日起),至遺產稅補繳稅款繳納通知書填發日止,按日加計利息一併補徵。
該局舉例說明,被繼承人甲109年間死亡,繼承人乙於核准延期申報期限內申報遺產稅,經該局核定遺產稅額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及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扣除額900萬元(限繳日期自111年3月10日起至111年5月10日止),乙君111年5月10日繳清遺產稅款並經該局於同年6月21日核發繳清證明書,嗣該局查得繼承人乙未於國稅局核發證明書之日起1年內(111年6月21日起算至112年6月20日屆滿),足額交付該請求權價值的財產予被繼承人甲的配偶,給付差額為135萬元,經國稅局於112年7月3日查獲,就該給付差額135萬元追繳應納遺產稅20萬元,並依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第11條之1規定,按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自原核定應納稅額繳納期間屆滿之次日111年5月11日起算,至112年8月9日填發本次遺產稅補繳稅款繳納通知書之日止,加計利息2千餘元一併徵收。
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性質,乃金錢數額的債權請求權。繼承人得以被繼承人的遺產交付,亦可以繼承人取得遺產以外的自有財產交付清償,民眾申報遺產稅,列報生存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扣除額,經國稅局核定後,應注意於法定期限內交付或移轉財產給生存配偶,並將移轉明細表及移轉事實證明文件送交國稅局審查,以免逾期遭補稅及加計利息。

個人申報房地合一所得稅重購退稅或扣抵稅額,須符合出售原有自住房地的要件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個人出售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地,適用房地合一所得稅課稅規定,如要申請重購自住房地的稅額扣抵或退還,必須以出售原有自住房地為限。
該局說明,所得稅法第14條之8重購自住房地退還已繳納或扣抵應繳納房地合一所得稅的規定,係考量房地所有權人因住所遷移等實際需要,必須出售原有自住房地,而另於他處購買自住房地,避免因課稅降低其重購房地的能力,以保障自住需求;個人出售原已持有的自住房地,無論在出售前、後購買其他的新房地,均可就其應納或已納房地合一所得稅額度內,予以扣抵或退還。
該局舉例說明,甲君先後以新臺幣(下同)1,950萬元、1,300萬元,分別購入A房地及B房地,並於111年9月6日、112年2月9日辦妥所有權登記,嗣於112年4月2日與第三人簽訂不動產買賣契約書,以1,680萬元出售B房地,並於同年月20日辦妥所有權移轉登記,經該局核認甲君出售B房地時,仍持有原先111年9月6日取得的A房地(舊房地),屬「買新賣新」的房地交易型態,不符合前揭所得稅法規定須出售舊房地(A房地)的稅捐減免要件,否准其認列重購自住房地扣抵稅額,核定應納稅額157.5萬元【(1,680萬—1,300萬—30萬)*45%=157.5萬】。
該局以甲君案例補充說明,如甲君先行出售A房地再重購B房地,且2處房地的所有權移轉登記間隔在2年內、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於A房地及B房地都有辦竣戶籍登記並居住,且該等房屋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符合前揭所得稅法規定者,甲君得於重購B房地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的次日起算5年內,申請按重購價額占出售價額的比率,退還原出售A房地繳納的稅款。
該局特別提醒,個人經國稅局核定適用房地合一所得稅重購退稅或扣抵稅額的自住房地,如重購的新房地於5年內改作其他用途或再行移轉時,依前揭所得稅法規定,國稅局將追繳原扣抵或退還的稅額。

在臺無戶籍的外籍人士,如何適用房地合一所得稅自住優惠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所得稅法第4條之5第1項第1款明定,個人交易自住房地如同時符合以下3個要件,課稅所得新臺幣(下同)400萬元以內者免納所得稅,超過400萬元者,就超過部分按最低稅率10%課徵所得稅:
(一)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辦竣戶籍登記、持有並居住於該房屋連續滿6年。
(二)交易前6年內,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
(三)個人與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於交易前6年內未曾適用自住房地租稅優惠規定。
該局進一步說明,在臺無戶籍的外籍人士,出售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供自住的房地,外籍人士在臺購買自住房地,如未能申請歸化中華民國國籍,無法辦理戶籍登記,只要該外籍人士的外僑居留證或永久居留證記載的居留地址,與供自住房地的地址相同,並有居住的事實,出售該房地即可適用前揭房地合一自住房地租稅優惠所稱「辦竣戶籍登記並居住」的條件。
該局舉例說明,外籍人士甲君與配偶於105年3月購屋自住,並以該屋為外僑永久居留證的居留地址,持有期間滿6年均居住於該屋,且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的情形,甲君嗣於111年5月出售該屋,因符合前開自住房地租稅優惠條件,且計算課稅所得為380萬元,在400萬元以內,於申報個人房地合一所得稅時,得以免納所得稅。

扣繳義務人給付外國營利事業勞務報酬或營業利潤,如符合要件者,得申請核定適用淨利率計算所得額扣繳之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國內營利事業買受人即扣繳義務人,給付外國營利事業勞務報酬或營業利潤,且實際負擔該我國來源收入應扣繳之稅款者,可提示其實際負擔該我國來源收入應扣繳稅款之證明文件,向扣繳義務人所在地國稅局申請核定適用淨利率計算所得額,按規定之扣繳率扣繳稅款。
該局說明,外國營利事業在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及營業代理人,取得所得稅法第8條第3款規定之勞務報酬或第9款規定之營業利潤,且屬同法第88條規定扣繳範圍之所得者,應由扣繳義務人於給付時,按給付額依規定之扣繳率扣繳稅款。倘扣繳義務人為實際負擔該我國來源收入應扣繳之稅款者,得於給付外國營利事業報酬之前,填具「外國營利事業勞務報酬或營業利潤適用淨利率申請書(扣繳義務人專用)」,檢附實際負擔該我國來源收入應扣繳稅款之證明文件、相關合約、外國營利事業主要營業項目證明、營業內容及其他相關證明文件,以扣繳義務人為申請主體,向其所在地國稅局申請並按核定適用之淨利率計算所得額,依規定之扣繳率扣繳稅款,可大幅減輕國內營利事業買受人之租稅負擔。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委託在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及營業代理人之外國營利事業A公司提供管理諮詢服務,甲公司給付管理諮詢服務費新臺幣(下同)100萬元予A公司,且合約約定由甲公司負擔該筆所得之扣繳稅款,爰甲公司應按給付總額125萬元【=100萬元÷(1—扣繳率20%)】依規定之扣繳率20%計算應繳納之扣繳稅款為25萬元(=125萬元*扣繳率20%),倘甲公司於給付A公司報酬前向其所在地國稅局申請並經核定按A公司主要營業項目—其他管理顧問服務(行業代號7020—99),適用之同業利潤標準淨利率21%計算所得額,則應繳納之扣繳稅款為5.25萬元(=125萬元*淨利率21%*扣繳率20%),將可減輕甲公司之租稅負擔。

納稅義務人提起撤銷訴訟,應先踐行訴願前置程序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納稅義務人對於核定稅捐處分不服,應依稅捐稽徵法第35條第1項規定,於法定期間內申請復查;如對復查決定仍有不服,得依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循序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據此,納稅義務人向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應先踐行訴願前置程序,始符合起訴之法定程式或要件。
該局舉例說明,日前轄內甲君於107至108年間未依規定申請稅籍登記即對外銷售勞務,逃漏營業稅,經核定補徵營業稅及裁處罰鍰。甲君不服,依法申請復查,經該局復查決定駁回,惟甲君收受復查決定書後,未依限提起訴願經確定在案,嗣逕向行政法院就復查決定提起撤銷訴訟,經行政法院以甲君對復查決定未於法定期間內提起訴願,起訴不合法,又無從補正為由,予以裁定駁回。

公司組織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簽證申報,逾限檢送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書等相關附件,將被視為普通申報案件,而無法適用盈虧互抵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所得稅法第39條有關營利事業適用盈虧互抵之規定,係以公司組織之營利事業,會計帳冊簿據完備,虧損及申報扣除年度均使用同法第77條所稱藍色申報書或經會計師查核簽證,如期申報案件為適用之對象。
該局說明,上開適用案件如屬經會計師查核簽證者,除應如期於辦理結算申報時提出相關申報書表,並應依「營利事業委託會計師查核簽證申報所得稅辦法」規定於期限內提出會計師簽證申報查核報告書,始符合所得稅法第39條之規定,而得適用盈虧互抵。
該局舉例,甲公司辦理111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採用網際網路申報,依財政部91年5月22日台財稅字第0910452162號函釋,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書及相關附件資料,得於112年6月30日前提出,然該公司遲至112年7月22日始提出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書,因此,甲公司雖於112年5月20日辦理11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且於結算申報書封面載明申報類別為會計師簽證案件,由簽證會計師於封面簽章,惟甲公司既逾限補送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書等相關附件至該局,依財政部75年5月20日台財稅第7546087號函及82年1月5日台財稅第811687995號函,應視為普通申報案件,自無所得稅法第39條第1項但書規定得盈虧互抵之適用,調整補稅並加計利息。

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報經主管機關同意的結餘款使用計畫應於期限內執行完竣

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下稱機關團體)符合「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下稱免稅標準)規定者,免納所得稅。其中因用於與創設目的有關的活動支出未達基金每年孳息及其他各項收入(下稱支出比)60%,已提報結餘款使用計畫經主管機關同意者,其結餘款應於使用計畫期限內執行完竣,方能符合免稅規定。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說明,支出比計算公式為【用於與創設目的有關活動的支出(包括銷售與非銷售貨物或勞務支出,不含以往年度結餘款用於本年度支出)+附屬作業組織的虧損+所得稅費用】除以【創設目的有關收入(包括銷售與非銷售貨物或勞務收入,不含以往年度結餘款)+創設目的以外的所得+附屬作業組織的所得】。依免稅標準第2條第1項第8款規定,除支出比已達60%或當年度結餘款在新臺幣(下同)50萬元以下者,可符合免稅規定外,若支出比未達60%,且當年度結餘款超過50萬元者,倘已就該結餘款編列用於次年度起算4年內與其創設目的有關活動支出使用計畫,並經主管機關查明同意,除銷售貨物或勞務的所得應納所得稅(得先扣除非銷售貨物或勞務的虧損)外,其當年度結餘款仍可適用免稅標準。
該局進一步補充,前述經主管機關查明同意之結餘款使用計畫,其支出項目、金額或期間有須變更情形者,依上開條文第4項規定,機關團體最遲應於原使用計畫期間屆滿的次日起算3個月內,檢附變更後使用計畫送主管機關查明同意,變更前、後使用計畫的期間合計仍以4年為限。
該局舉例說明,甲基金會110年度結算申報收入100萬元(捐贈收入70萬元及利息收入30萬元),用於與創設目的活動支出20萬元,當年度結餘款為80萬元,支出比20%(20萬元/100萬元),未達60%,編列結餘款使用計畫報經主管機關同意於111及112年度分別使用50萬元及30萬元,因112年度無法依計畫支出30萬元,甲基金會最遲應於113年3月31日前提出變更使用計畫送主管機關查明同意;惟變更後結餘款使用計畫,最後使用年度仍為114年度,不得展延。
機關團體當年度結餘款經主管機關同意以後年度使用者,請確實依使用計畫執行,並注意最後使用年限;若未於計畫及期限內使用,致未符合免稅規定,須就結餘款全額於發生年度計算補徵所得稅額。

列報呆帳損失 留意兩重點

營利事業因客戶公司倒閉等情形收不回帳款,在列報呆帳損失時,記得留意兩大重點,包含認列年度及證明文件,以免影響權益,遭國稅局剔除補稅。
首先認列年度方面,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及各項欠款債權,經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後,仍無法執行而由法院發給債權憑證者,應以法院核發債權憑證的年度,作為呆帳損失列報年度。
舉例來說,甲公司因無法收回對乙公司銷貨產生的應收帳款600萬元,經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後,仍未能獲清償,甲公司辦理2021年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列報呆帳損失600萬元。

不過國稅局查核後發現,法院是在2020年核發債權憑證,但甲公司遲於2021年才列報對乙公司應收帳款的呆帳損失600萬元,不符相關規定,遭國稅局剔除所列報的呆帳損失並補稅。
國稅局指出,營所稅查核準則規定,營利事業的應收帳款經申請強制執行,因債務人財產不足清償債務或無財產可供執行,導致債權的一部份或全部不能收回,而由法院核發債權憑證者,可視為實際發生呆帳損失,應在發生當年度沖抵備抵呆帳,沖抵不足餘額,可以呆帳損失列支。
換言之,營利事業的債權無法執行,經法院發給債權憑證者,並非由公司自行選擇呆帳損失認列年度,而是應認列在債權無法收回年度,亦即應於法院核發債權憑證當年度認列。
其次應留意相關證明文件。根據營所稅查核準則,債務人重整、和解或破產等,導致公司債權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應檢具相關憑證,依據各種情況各有不同。
如為法院和解,包括破產前法院和解或訴訟上和解,應有法院的和解筆錄或裁定書;如為商業會、工業會和解,應有和解筆錄。
若屬破產宣告或依法重整者,應有法院裁定書;若屬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債務人財產不足清償債務或無財產可供強制執行者,應有法院發給之債權憑證。

文創投資抵減 企業個人有別

為扶植文創產業,文創法今年5月三讀修正通過,企業、個人投資符合條件的文創產業可享租稅優惠。企業可以投資額20%,自有應納營所稅年度起五年內抵減,每年以營所稅額50%為限;個人天使投資人則可以投資額50%自投資達二年的當年度綜合所得額中減除,每年最高300萬元。
在適用範圍方面,文化部將影視音內容的開發、產製、流通皆納入,涵蓋電影、戲劇、歌曲的內容製作、展演空間等,只要投資符合條件的文創公司或專案即可適用。
以營利事業而言,現金投資文創公司或專案,成為其投資人且投資期間達二年者,可以投資金額20%,自有應納營所稅年度起,按投資年度順序,依序在五年內抵減各年度營所稅。

舉例來說,甲公司在2023年12月1日投資某文創公司2,500萬元,可抵減稅額將達500萬元。甲公司在2025年投資滿兩年,2026年起開始有應納營所稅額,將可自2026年起五年內在每年應納稅額50%內去抵稅,直到500萬元總額抵減完畢。
不過財政部提醒,同一筆投資資金不能重複享有租稅優惠。例如乙公司投資電影製作公司,且同時符合文創法、電影法租稅優惠,同一筆資金只能擇一適用。
個人方面,文創法給予天使投資人租稅優惠,個人投資高風險新創文創公司或國發基金共同投資專案,投資金額達50萬元,且投資達二年,可就其新發行股份、出資額或投資額50%限度內,自投資屆滿二年的當年度綜合所得總額中減除,每年減除總額最高300萬元。
舉例而言,丙君在2023年6月30日由國發基金共同投資某文創專案110萬元,在2025年投資滿兩年,當年度所得總額即可減除投資額的50%,也就是55萬元。
文化部指出,適用相關租稅優惠,須由被投資方檢附文件向文化部申請核定為文創公司或高風險新創文創,在文創法修法生效前創立者,可在辦法發布日六個月內提出申請;在辦法發布後創立者,則是在設立登記六個月內申請。

財部發布解釋令 收取法定遲延利息免營業稅

財政部發布最新解釋令,營業人銷售貨物勞務,因買方延遲付款而收取「法定遲延利息」,依新令免開發票、不課營業稅,解釋令發布前尚未核課確定案件可適用。
過去營業人收取法定遲延利息,依財政部舊令規定必須課營業稅。不過2021年最高行政法院有一則判決,認定法定遲延利息不屬於「銷售額」範圍,財政部因此重新檢視相關函釋並發布新令。

根據判決內容,某工程公司向交通部國工局承攬工程,雙方針對款項產生爭議而進入仲裁,結果判斷國工局應支付工程款及利息,國稅局認為這筆遲延利息應報繳營業稅,核定補稅160餘萬元並處1.5倍罰鍰,公司不服而提出訴訟。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指出,法定遲延利息實際上不屬於對價,這筆費用支出並非基於給付交換,而是一種損害賠償,不屬於銷售貨物或勞務代價的一部分,不該課營業稅。
因應這則判決,財政部檢討相關規定,廢止舊令、發布新令,營業人銷售貨物勞務,因買方遲延付款,而基於雙方約定或經訴訟、非訟程序而依民法規定向買方收取的遲延利息,不課營業稅。
不過財政部新令也有但書,若刻意藉由遲延利息規避租稅,國稅局仍會依據實際狀況個案論處,舉例來說,像是刻意壓低貨款、約定高利率,若查明有逃漏稅狀況,國稅局仍會依法核處。
財政部新令也載明,金融業收取利息收入不適用此解釋令。官員解釋,利息收入本就是金融業業務範圍,與一般營業人收取遲延利息有別。
此外在所得稅方面,若為B2B模式,賣方從買方收取法定遲延利息,過去特別規定買方在給付利息時免予扣繳;財政部新令則回歸一般規定,買方在給付遲延利息時應依規定辦理扣免繳申報。
資誠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林巨峯表示,依《稅捐稽徵法》規定,尚未核課確定的案件都能適用此解釋令,營業人若已依舊函釋規定將法定遲延利息申報應稅銷售額,可視自身營業稅核定情況申請更正。

扣繳憑單申報 下月起跑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今年度各類所得扣免繳憑單、股利憑單、信託財產各類所得憑單及信託所得申報書的申報期間為明年1月1日起至31日止,提醒扣繳義務人、營利事業及信託行為受託人在期限前申報。
國稅局表示,納稅人有薪資、利息、租金及佣金等各類所得者,扣繳義務人給付時,應依規定率扣取稅款,並在每月10日前將上一個月所扣稅款向國庫繳清。
另應在每年申報期限前,將上一年內扣繳稅額,開具扣繳憑單,彙報主管稽徵機關,如因未達起扣點而免扣繳稅款,也應在每年申報期限前依規定格式列單申報。
此外,營利事業則應在每年申報期限前,將上一年內分配給股東、社員或出資者的87年度或以後年度股利或盈餘,依規定格式填具股利憑單及全年股利分配彙總資料,彙報主管稽徵機關。

延長台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解析

台籍個人年終獎金等個人所得稅優惠延長至2027年。
台籍個人只要每年在大陸居住累計滿183天,就構成大陸《個人所得稅法》中定義的居民個人,2023年8月大陸財政部、稅務總局將與台籍個人關係密切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和外籍個人相關津補貼,及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政策,都延續執行至2027年12月31日。
一、全年一次性獎金
年終獎金或是業務獎金等,公司發給員工一年一次的獎金就是稅法中所謂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可以不併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再參照適用的月度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以單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另一方面,台籍個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併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如果台籍個人薪資較高,通常情況下採用單獨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應該會少於併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的金額才對。
如果是沒有每年在大陸住滿183天的台籍個人,因為是稅法中的非居民個人,那單獨按照「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35號」規定來計算當月收入額,並參照適用月度綜合所得稅率表來計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當月數月獎金應納稅額=〔(數月獎金收入額÷6)×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6。
須注意的是,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上述單獨計稅方法只允許採用一次;其次居民個人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它各種名目獎金,如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等,都須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併計稅。
二、外籍個人相關津補貼
台籍個人在大陸取得住房補貼、子女教育費、語言訓練費等八項補貼,既可以選擇享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也可以選擇按照「財稅字〔1994〕020號、國稅發〔1997〕54號、財稅〔2004〕29號」文件規定,享受相關津補貼免稅優惠政策,但不得同時享受,且一經選擇,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至於未每年住滿183天的台籍非居民個人,就算取得上述補貼,也不能享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只能適用津補貼免稅優惠政策,而且就算選擇享受相關津補貼免稅優惠政策,也需提供有效支出憑證等材料,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才能予以免稅。
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
屬於居民個人的台籍個人,在取得上市公司實施的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等股權激勵時,須注意符合「財稅〔2005〕35號、財稅〔2009〕5號、財稅〔2015〕116號、財稅〔2016〕101號」文件規定,可不併入當年綜合所得,須全額單獨適用年度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股權激勵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本納稅年度內股權激勵所得已納稅額。
至於非居民個人的台籍居民,其一個月內取得股權激勵所得,單獨計算當月收入額,適用月度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當月股權激勵所得應納稅額=〔(本公曆年度內股權激勵所得合計額÷6)×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6-本公曆年度內股權激勵所得已納稅額。
境內企業以境外企業股權為標的,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除了不能享受單獨計稅政策,還需按照工資薪金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